焉有是理
焉指示代名詞,之、彼、這裡。疑問代名詞。豈、如何。相當於「於」。承接上文,以表示後果。相當於「乃」、「就」。語氣詞,置句末:➊ 表示肯定。相當於「也」、「矣」。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夫假物者必爭,爭而不已,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。」➋ 表示疑問。相當於「耶」、「呢」。《史記.卷六一.伯夷傳》:「及夏之時,有卞隨、務光者,此何以稱焉?」➌ 表示感嘆。相當於「啊」。《史記.卷一○二.張釋之傳》:「使其中無可欲者,雖無石椁,又何戚焉!」表示狀態,用於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相當於「然」、「樣子」。
有表事實、狀況的正面存在,與「無」相對。豐足、富裕。多,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。故意。置於名詞前,作音節的襯字。某,表示不確定。姓。如漢代有有祿。表示重複、反複、連續。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,表示數目的附加。
是對、正確。事情。姓。如唐代有是光。贊成、稱讚。表示肯定判斷的話。表示存在的事實。對命令的應答之詞。這。指示形容詞。此。指示代名詞。於是,表示前後相關。用於句中,使賓語提前。
理雕琢玉石。修整、整治、使整齊。辦事、處置。對別人的言行有所反應。溫習、熟習。條紋、紋路。事物的規律、意旨。順序、層次。物理學科或自然學科。姓。如殷商時代有理徵。